形势正在变得严峻!新加坡刚刚向加密货币公司发出明确信号:若你在此无证经营海外客户业务,你的好日子到头了。
自6月30日起,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实施新规,要求所有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(DTSPs)——包括仅服务外国客户的机构——必须持证经营或关停业务。几乎没有协商余地。
央行表示"设置了高准入门槛,原则上不会颁发执照"给仅服务非新加坡客户的企业。
据MAS解释,这类业务伴随更高的洗钱风险,若其主要经营活动发生在境外,监管机构将难以有效监督。
此次严控源于新加坡加密领域接连爆雷。随着三箭资本和Terraform Labs(均注册于新加坡)的垮塌,该国曾引以为傲的金融声誉遭受重创。
三箭资本在2022年市场暴跌后破产,其联合创始人Zhu Su随后在樟宜机场被捕,获刑四个月。Terraform创始人Do Kwon潜逃出境,最终在黑山被捕并以欺诈罪名引渡至美国。该公司的崩盘导致投资者约400亿美元资金蒸发,并引发加密市场更广泛的损失。
鉴于这些惨痛教训,MAS正划出硬界限以防止历史重演。
分析师们普遍欢迎这一举措,认为这是迟来的修正。
Chainalysis亚太政策主管Chengyi Ong表示:"通过新的DTSP制度,MAS重申金融诚信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"
律所Gibson Dunn亦指出,此举使新加坡符合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(FATF)的国际标准。
对以新加坡为基地服务海外客户的加密公司而言,新规既带来变数又形成压力。它们面临持证或离场的二元选择。
这不仅是监管收紧,更是新加坡维护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防御举措。在经历两起重大崩盘事件后,MAS正努力重建市场信任。且看后续发展。